首页 > 江西省 > 南昌市 > 进贤县

进贤李渡道情

进贤李渡道情
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进贤李渡道情为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李渡道情是江西省的一种民间曲艺,相传起源于唐末,形成于宋代,明清时期达到鼎盛。主要分布在江西进贤县李渡镇及其所辖的各个村落,亦传及周边乡镇,至今已有一千余年的传承历史。

道情相传起源于道家所唱法曲,后发展成为乞讨者敲竹筒沿门乞讨的一种民间说唱艺术形式。其早期形式是,上门行讨时,乞讨者一边敲击竹筒,一边说唱几句顺口溜式的好听话,所持竹筒还顺便用于驱赶恶犬。大致在宋元时期,李渡镇的民间艺人,把竹筒的筒口蒙上蛇皮或猪尿泡,自编台词,自创小调,将其移植至镇上的茶楼酒馆里表演,“李渡道情”于是正式定型。由于形式新颖,唱词多反映乡风民情,深受顾客欢迎。一些没有固定场所的民间艺人便走街串巷,走村串户,上门说唱。因李渡镇地处抚河东岸,过往商船络绎不绝,三个货运码头长年拥挤,人流量很大,良好的文化和地理环境,为李渡道情的生存与发展注入了生机与活力,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民国末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公路、铁路运输的兴起,加上各种文化生活的丰富,李渡镇道情说唱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只剩下少数盲人仍在农村借此谋生。进入新时期以来,为发掘这一传统民间文化表演形式,政府文化部门下力气对李渡道情重新整理编排,创作了一批反映时代新风、贴近百姓生活的新节目,搬上舞台演出,深受好评。

李渡道情主要表演形式:一是单人道情,由一人持道筒坐着边打边说唱,不受场地限制,机动灵活,无固定剧本,喜欢听什么便唱什么;二是多人道情,一般为四男四女,有固定的剧本和音乐,边说边唱边表演,效果更佳;三是舞台表演,根据剧本选定演员人数、性别、服装,用载歌载舞形式,按规定程式说唱表演。

李渡道情生在民间长在民间,深深地扎根于民间,富有独特的民间地方色彩。从发展、演变的历史可以看出,李渡道情具有极强的生命力,最初是穷人讨饭的一种说唱工具,尔后演变成茶楼酒肆坐场说唱,到走街串巷说唱,最后发展到在舞台上演唱,并赋予新的形式与内涵。它演唱的人民群众身边的人和事,有很强的针对性,很受群众的欢迎。李渡道情看似简单、单调,但要说唱好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它的艺术价值就在于说唱贴近群众生活、轻松搞笑、诙谐幽默、引人入胜,它近似相声,但又不同于相声,在民间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

推荐进贤县更多特产
你可能对下列道情也感兴趣:
进贤县导航

下一篇:进贤文港微雕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