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安徽省 > 阜阳市 > 颍上

颍上大鼓书

颍上大鼓书
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颍上大鼓书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颍上大鼓书,本地俗称“打鼓说书”,是一种一人说唱并重的表演形式。是安徽大鼓在发展传播中在颍上形成并发展和影响周边的一种曲艺形式,这种民间曲艺从清朝中期基本形成至今已近二百年,是颍淮大地上荡气回肠意悠远的艺术奇葩。“颍上大鼓书”源于颍上,流行于颍河淮河之间的颍上、阜阳阜南、霍邱等地。据《国家曲艺志•安徽卷》记录:李家生,颖上县人。…十八岁时投师艺人朱华庭,分心学艺,二十岁即出师平话。时常活动于阜阳、霍邱、颖上、阜南县城上演。…后久居在颖上。”《安徽大鼓的历史发展研究》文中这样描述颍上大鼓书的诞生和传承:“李家生以颖上为中间,活动在左近地区平话,动员了左近地域大鼓的开展。就象地动有一个震中同样,从这其中心向周围流传开,象石头投人水中惹起的海浪同样,这类模式的流传也称为波式流传。在大鼓流传中李家生像一个资讯源,随同他的流动,动员大鼓书艺以他为中间向周围地域分散。颍上大鼓书也正是以此时孕育而生。颍上大鼓的器具主要有大鼓、鼓架和响板。一张嘴,两片板,三釵竹架支上鼓,便是颍上大鼓的全部家当,但是这种唱说兼容的艺术形式,却因为其高亢婉转的唱腔、诙谐幽默的语言以及浓郁的地方特色,成为颍上百姓的食粮,成为一种精神寄托。颍上大鼓书起初大多说唱,是“见风采柳”,触景生情编成故事,后来为了迎合听众,遂说唱历史故事,逐渐形成内容具有了珍贵的民间文学价值,而且颍上大鼓书的传统曲目都富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雅俗共赏的颍上大鼓书唱腔粗犷,唱词严谨,讲究平仄相对、优雅和谐、结构规范,尤其讲究“扣帽”(悬念),情节扣人心弦,多为战争场面为主,一场书大扣子套小扣,小扣连大扣,一个扣子还未解开,另一扣又套上,使听众始终扣在书的情节之中。无论是取材于民间喜闻乐见的历史演义、武侠、公案之类小说。还是建国后多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英雄人物等题材的故事、小说对宣传正气、集聚正能量都有独特的作用。上个世纪8、90年代,几乎颍上所有集镇逢集时都有大鼓艺人设场表演,群众誉之为“集胆”。特别是对于交通闭塞、信息封闭的颍上农村,颍上大鼓书无疑成为了农民精神上的大餐。在鼓书艺人那添油加醋的叙述演义中乡村农民建立了自己的历史观,在鼓书艺人对于忠孝节义矫情的渲染中乡村农民建立了自己的道德观。颍上乡村农民都将鼓书艺人尊称为先生,更充分说明颍上大鼓书艺人几乎成为乡村农民心目中道德的代言人,更可见颍上大鼓书对占领农村文化阵地,活跃农村基层文化生活,促进社会和谐都具有其他艺术形式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信息来源: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推荐颍上更多特产
你可能对下列大鼓也感兴趣:
颍上导航

下一篇:高炉家传统酿造技艺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