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山西省 > 晋城市 > 阳城

阳城道情

阳城道情
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阳城道情为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阳城县是山西省东南部的一个边远山区,位于太行、太岳和中条山之间,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由于山高谷深,重峦叠嶂,便构成了民俗文化生长和传承的特殊地理环境。

渔鼓是阳城道情专用的击节乐器,呈圆筒状,为桐木所做,约70公分长,直径为(外径)9公分左右,用猪护心皮包往圆筒的一端,另一端为空筒(称鼓尾),打击时发出“镗镗”的响声。

阳城道情说唱历史悠久,传说从元代就有道情说唱,据考证光绪年间(1875年)就有艺人开展道情说唱形式,推算至今已是近二百年历史了。据推测阳城道情是流行于阳城境内的一个外来曲种,它于何时何地流入阳城说法不一。不少专家认为,阳城道情音乐具有苏南民间吹打乐的某些特点,很可能是早期由苏南一带传播而来。

此外,据艺辈相传,阳城道情的起源还有两种说法:一是早期有卖卜先生为招睐过往行人,怀抱渔鼓,手执简板,常年在街头说唱,乃至晚年老者体力不支,不能复出,遂将曲牌书段传于当地好歌者而一去不返,从此产生了阳城道情。另一说是元末明初有某云游道士久居阳城常以唱道情的形式向人们宣传教义,阳城道情是由其传授而来。

阳城道情的发生、发展,经历了明初的产生、清朝到民国的成熟、兴盛,建国初的抢救、提高,文革的低落(许多资料遗失),至八十年代的复苏繁荣阶段。1954年人民作家赵树理在阳城深入生活期间,观看了道情演唱,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并邀请赴省演出。1958年春再次赴省城演出40多天。1979年和1980年由张天林作词、宁家沛改曲的阳城道情《群英会上挑女婿》赴省参加曲艺调演均获一等奖。这是道情改革的一次大胆而成功的尝试,之后,又出现了溶表演与舞蹈于一体的《新婚之夜》、《银线相连四海情》等一批优秀节目。《新婚之夜》继90年参加省运拖杯获奖后又在中央电视台《欢腾的金秋》栏目播出。

阳城道情的唱腔音乐属曲牌联缀体,其主要乐器有渔鼓、简板、铜板、木鱼为打击乐器,京胡(6、3)、四弦(5、2)、三弦(1、5、1)等为伴奏乐器,乐器的调配一般按人员的多少而增加或减少。全部唱腔曲牌有[皂调]、[耍孩]、[歪调]、[跺板]、[碗花调]、[十字佛]、[山坡羊]、[西江月]等十个组成,贯称“十锦段”。其唱腔特色既和当地方言土语紧密联系,又与音乐的体裁、风格、调式、调性不可分割,其旋律娓婉明快,行腔流畅自如,富有变化,别具一格。

说唱曲目多以道教故事为题材,主要曲目为韩(湘)家和李(翠莲)家两类,韩家的曲目有《拷打追湘》、《七仙点化》、《相十八救母》等十四本,李家曲目有《何金龙算卦》、《唐王游地狱》、《对金钗》等十四本,五十年代搬上舞台后,说唱内容也由单纯宣传道教的曲目,增加了适应当地风俗,反映日常生活趣事和风趣幽默,听众喜爱的传统曲目小段,丰富了阳城道情的说唱内容。

阳城道情在整个曲艺演唱中占有重要地位,可以说是阳城舞台演唱的缩影,是阳城民间说唱文化的佼佼者,是民间演唱的幸存者,发掘、抢救、保护阳城道情,阳城道情的丰富内容和基本特征及其传承历史和常见的其它地域的道情相比较,比之更为丰富,曲调优美,曲牌繁多,除常用所谓“十锦段”外,还有其它唱腔。发掘、抢救和保护阳城道情,不仅对丰富和完善我国道情史有着重要作用,而且对其特殊的说唱内容也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发掘、抢救、保护阳城道情,对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人民群众的素质,促进人们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繁荣群众文化都将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

阳城道情说唱自形成以来,经过近二百年的发展,演变形成伴随民间婚丧嫁娶等民俗活动产生和发展而形成的对民间习俗的存性特征。在长期参加婚丧及其它礼俗活动中,根据活动的大小、参与人员多少、演唱不同内容的曲目,形成了参与礼俗活动的灵活性。既有源于道教曲目的继承,也有对民歌、小调、诗赋等的广泛吸收(如坐酒场),形成了具有多元性的特征。阳城道情的音乐唱腔属于曲牌联缀体,全部唱腔旋律娓婉明快,行腔流畅自如,富有变化,别具一格,同本土曲牌(小八板等)溶于一体,具有稀有性和共存性特征。

尽管目前处于繁荣阶段,但仍存在着不少难以解决的问题,县政府曾作过发掘、抢救、继承、弘扬的工作,活动开展良好,但仍然存在着不少难以解决的问题:

1、建国初曾发掘、抢救过一大批优秀作品,但在文革动荡时期,全部遗失,后又曾作过努力,在民间搜集过一些存本,但寥寥无几,加之没有专门经费,工作不能开展,导致唱本失传。2、赖以婚丧等民俗生存、发展的演唱形式,由于社会基础发生了变革,一些民俗住入了新的文化内涵,围桌坐唱形式的活动阵地逐渐萧条冷落,过去那种围桌说唱、歌诗散花等轰轰烈烈的场面不复再现,道情说唱在广大乡村中展示的平台日益减少。3、一些颇有造诣的老艺人年事已高逐步退出舞台,有的相继谢世,有的绝技难以得到传承,一些爱好者由于生活,也不得不从事其它活计,外出打工,参加演唱活动愈来愈少,道情坐唱的兴趣逐渐淡漠。4、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对阳城道情这门艺术十分青睐,但因种种原因,特别是经费不足,致使阳城道情的挖掘、传承、发展工作举步维艰,濒危状况难以改变。大多曲牌仍面临失传危机,抢救工作迫在眉捷,刻不容缓。

信息来源:晋城市信息中心

推荐阳城更多特产
你可能对下列道情也感兴趣:
阳城导航

下一篇:阳城犁镜浇铸技艺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