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浙江省 > 宁波 > 余姚

余姚十(杂)番

余姚十(杂)番
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余姚十(杂)番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所谓的“十(杂)番”其实就是一种民间器乐的表演样式的统称,据传起始于明代中叶,后在余姚一带广泛分布和流传,几乎每个村落都有十番艺人或其组织者存在,直至上世纪五十年代止为其活动的鼎盛期,后则被禁而停止活动。1987年有部分曲目经整理入编《余姚市民间器乐曲集成》,2001年朗霞街道干家路村组织起一支25人的演奏队,恢复了民间演奏活动,此后在浙江卫视、余姚市首届村落文化艺术节等等场合频频亮相,受到人们欢迎。2005年,该市文化部门组织力量,在该村又挖掘整理出一批传统的演奏曲目。

余姚的十(杂)番分粗、细二种,粗十番是一种唢呐加锣鼓的演奏形式,通常由唢呐2人、锣鼓4至6人组成,常奏曲目有《过场》、《大、小开门》、《骑马》、《辕门》、《出家行》等等;细十番即系丝竹乐队,人员从10余个至几十个不等,其管乐有笛、萧、笙、小唢呐等,弦乐有二胡、扳胡、高胡、中胡等,弹拨乐有月琴、琵琶、三弦、金刚腿、秦琴等,也有加入碰击酒盅以丰富乐感的,演奏的曲目有《梅花三弄》、《春天快乐》、《喜洋洋》、《三乐》、《将军得胜令》等等。十番的演奏形式则分为行姿和坐姿二种,行姿多在庙会、巡行时边走边演奏的,难度稍大,坐姿多适合在广场、堂会等场合演奏,以细腻见长。以往艺人们多通过演奏来维持生活,但现在已不可能,故致其承传者乏人。这种情况已引起政府和相关部门重视,现正在制订有关的保护办法而不让其成为绝响。

信息来源:宁波市文化馆(宁波市展览馆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推荐余姚更多特产
余姚导航

下一篇:余姚陆埠豆酥糖制作技艺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