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鲁科尔沁旗勒勒车制作技艺
阿鲁科尔沁旗勒勒车制作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勒勒车曾经是蒙古族用途最广的交通工具。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的勒勒车制作技艺历史悠久,目前仍保留着完整的工艺流程。
勒勒车由车架子、车轮和轴鞍三部分构成,多采用桦木和榆木等质地坚硬的木材制作。车架子由2根辕木、9根横撑、8根竖撑和2根车厢盖构成;车轮由1根轴、2个车毂、36根辐条和12根车辋构成。另有2个轴鞍,连接车架子和车轮。
制作勒勒车只须使用锛子、斧子、凿子、锯等简单的木工工具,制作时勒勒车的车辕木、车厢盖和轴鞍上都要凿出相关的竖卯眼,车辕木还要凿出横卯眼。横撑和竖撑上须开出相应的榫头,以连接车架子。车轴的两头须削细削圆,要求里粗外细,两头凿轴辖孔。每个车毂的正中要打通轴孔,也是里粗外细,周围则凿出18个车辐卯眼,在车毂的正中以内,垂直而又略略向外倾斜。车辐条的根部有无肩榫,头部开单肩榫,两段的榫头呈90度角。车辋(车轮周围的框子)以弯木制成,上面凿出与车辐条榫相适应的3个卯眼,两头做成相互适应的开口卯和双肩榫头。车辐条的根部打进轮毂的卯眼里,拉好头部的榫肩,即可安装上车辋。车轮安到车轴上,与车架子上的轴鞍连接起来。
勒勒车的制作技艺中蕴涵着许多科技知识,体现了蒙古族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在现代交通工具日新月异的今天,制作勒勒车的匠师为数不多,处于濒危状态,亟待保护和抢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