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天津市 > 北辰区

宜兴埠天津时调大数子

宜兴埠天津时调大数子

天津大数子,也有人称为“时调大数子”。因此,提大数子,就不能不提到天津时调。天津时调在清代被称为时兴小曲,后统称时调。正式命名为天津时调是在20世纪50年代初改革“靠山调”而开始的。但也有专家考证,在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灌制的唱片中就已经出现了“天津时调”的字样。天津时调是天津的地方曲种,产生于清代,已有200余年的历史。那时,随着漕运和天津城市的发展,伴随着人口流动,各地的民歌小调也流入天津。后来被天津化了的民歌小调和天津土生土长的老鸳鸯调、新鸳鸯调、靠山调及大数子一道,均用天津方言行腔演唱,具有鲜明的天津地方特色,被天津人统称为天津时调。

大数子是天津时调里的一种曲调。它的形成来源,一是靠山调中的数子,二是“莲花落”中的数板。

靠山调是天津时调的重要曲调。它由两个基本唱腔——慢板和数子组成。数子,是一种叙述性的腔调,类似吟诵,一板一眼,节奏鲜明。但数子往往插在慢板之中,这就使数子的句数极为有限。它所起到的作用基本上只是过渡、点缀和增加色彩的作用。

“莲花落”则是我国广为流传的一种古老的说唱艺术。它在各地发展变化为不同的风格样式。北方乞丐乞讨时所唱之“莲花落”数板,以七块板或牛胯骨击打节奏,边说边唱,节奏分明,其叙述性的词句段落也更为完整。

大数子就是由靠山调中的数子和“莲花落”的数板这两种叙述性的艺术形式相互融会变化发展而来的。这种叙述性的新的数板形式,没有明显的音乐旋律,是介于说唱之间的一种有韵律有节奏的叙述。它在演唱中,使用天津方言,似说似唱,具有豪爽谐趣的风格特征。其伴奏乐器为大三弦和节子板,旋律简单,以打节奏烘托表演。

大数子可以做为单独的曲种演唱。其多为一人站唱。大数子的前两句唱靠山调慢板,慢板唱过之后,开始数唱(后演唱者大多直接数唱,不再唱靠山调慢板)。大数子的表演虽有乐器伴奏,但它在数唱过程中没有大过门,而大数子的传统作品每段往往一二百句,这就要求演唱着必须在十几分钟或几十分钟内表演一气呵成。且要口齿清晰,声音抑扬顿挫,感情丰富有层次,不间断地叙述场景,刻画人物,描绘故事情节。

大数子的作品,唱词几言均可。上下句不要求对仗,对尾字的平仄亦无要求,但须押韵。全篇可一辙到底,也可采用花辙。

大数子的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大多反映了天津人的生活场景和地域风貌,体现了天津人豪爽开郎、风趣幽默的性格特征,描绘了天津人的风尚和习俗,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时代特色。

大数子的传统作品,影响比较大的主要有《蚂蚱蝻出殡》、《蝈蝈喂鸡》、《刘二姐拴娃娃》、《小秃想媳妇》、《火烧河楼》、《 毙屈香九》等。这些作品不仅具有相当的审美价值,极受观众的欢迎,有的还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历史价值,一些艺术上的表现手法亦有独到之处。这些事件与作品都曾轰动天津,几乎达到了家喻户晓的程度。

大数子在天津有着深厚的底蕴,拥有众多的艺人和票友。据说在清末民初,大数子就伴随着各种时调小曲已在天津的城里,西头的西城根儿、西北角一带,河东的沈庄子、郭庄子一带,天津人俗称“北溜儿”的宜兴埠、丁字沽一带四个地区盛行。其街头巷尾,不仅有园子里的艺人演出,也到处有劳苦大众的自娱自乐之声。城里的杨开泰、宜兴埠的马凤仪,都是最具代表性的艺人。特别是河东的温先生在演唱《拴娃娃》时,不仅备有道具长命锁,还带一娃娃站在身边,做为不出声的配角。艺人朱文元自编自演了《蚂蚱蝻出殡》,又和艺人张振圻等编写演出了《 毙屈香九》等。这些艺人表演的大数子,都曾名噪一时。

20世纪50年代,天津业余演员对大数子进行了改革,采用了数来宝的数唱方式,用大数子的曲调伴奏,增添了大过门,仍用天津方言演唱,定名为天津快板。进入21世纪,已故宜兴埠票友翁义福等又恢复了大数子的传统表演,并收徒传艺。2009年10月宜兴埠天津时调大数子被列为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

信息来源:天津市北辰文化信息网

推荐北辰区更多特产
北辰区导航

下一篇:宜兴埠诚音法鼓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