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村米
一.产品介绍
“杠村米”米粒细长,长宽比一般可达到2.7-3.2,晶莹剔透、米饭饭粒饱满有光泽,延伸性较好,松软可口,有嚼劲,清香甘甜,冷饭不回生,适口性好。
二.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2.1气候保护区域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8~16.4℃、降雨量800~1400mm、日照时数1076h、无霜期270d以上。全年平均气度16.9℃,平均最高气温21.3℃,平均最低气温13.9℃,年≥0℃积温6007.4℃,≥10℃积温2702.1℃,水稻全生育期昼夜温差16.7℃,灌浆期昼夜温差11.8℃。总降雨量926.8mm,日照时间1059.9h,大气压936.6/0.1hpg,平均湿度76%。一年中4~9月光照充足,其中7~8月日照时数达333.9h,占全年的34.1%。保护区气候条件有利于水稻干物质积累,促进水稻淀粉、香气物质的合成,形成杠村米独特的优良品质。2.2土壤保护区域属属亚热带黔北高原黄壤带,受微域地形、母质及人为影响的不同,耕地土壤类型以水稻土、黄壤为主。多为扁沙泥田,潴育性水稻土和淹育性水稻土为主,性暖耐寒,耕性和肥力较好,通气、透水、供肥力强,土壤pH、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的平均值分别为6.5、30.9g/kg、1.7g/kg、130.5mg/kg、16.8mg/kg、150.5mg/kg、有机质、全氮含量高,速效磷和速效钾中上等水平,土壤肥力较好,利于提高杠村米的产量和品质。2.3水文河流属长江流域乌江水系的一级支流芙蓉江。全县均在芙蓉江流域之内。全县河流流域面积大于20km2的有33条,大于100km2的有丁家溪、玉溪、永锡河、濯水河、洛龙河、凌霄河、三江、梅江和芙蓉江。三江、梅江和芙蓉江的流域面积均大于1000km2。全县河长大于5km的河流45条,总长567.8km。河网密度,按5km以上河流计算,为26.34km/km2,平均河网密度17.2km/100km2。河流水域面积宽广,水源充足、水质优良,为生产优质杠村米提供灌溉保障。2.4地形地貌道真地处贵州高原北部向四川盆地过渡地带,地势由西北和东南分别向芙蓉江河谷倾斜,西北部和北部略高于东南部和南部。最高点麻抓岩,海拔1939.9m,最低点芙蓉江入川处,海拔317.9m。相对高差约1620m。境内山高谷深,溯源侵蚀强烈。芙蓉江由县西南斜贯东北,梅江由西向东,将全县切割为东部、北部、西南和中部三大部分。东部海拔350~1740m,东高西低,南缓北陡,以侵蚀溶蚀低中山沟谷地貌为主,地形破碎。北部海拔320~1939.9m,剥蚀侵蚀山原由北向南倾斜,其间多南北向悬岩峭壁,深涧峡谷;西南和中部海拔500~1730m,以溶蚀侵蚀低山峰丛和槽谷地貌为主,碳酸盐岩广布,岩溶地貌发育,丘陵、河谷穿插其间,四周山体高耸,与北部和东部高山相对峙。全境以山地为主、丘陵谷坝次之,山地占总面积的79%,丘陵占总面积的13.9%,谷坝占总面积的5%,水域占总面积的2.1%。
三.地域范围
地域保护范围为:贵州省遵义市道真县三桥镇、河口镇、玉溪镇、大磏镇、旧城镇5个镇,19个行政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07°23′52″~107°43′29″,北纬28°43′46″~29°5′12″,东至旧城镇槐坪村,西至大磏镇石人村,南至旧城镇槐坪村,北至三桥镇杠村村。生产规模2400公顷,年产量12600吨。
四.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4.1产品品质特色4.1.1外在感官“杠村米”米粒细长,长宽比一般可达到2.7-3.2,晶莹剔透、米饭饭粒饱满有光泽,延伸性较好,松软可口,有嚼劲,清香甘甜,冷饭不回生,适口性好。4.1.2内在品质“杠村米”直链淀粉适中,胶稠度好,垩白度≤5%,胶稠度≥70mm,直链淀粉(干基)≤21.0%。4.2质量安全规定“杠村米”生产过程及产品质量符合国家相关强制性技术规范要求。安全品质符合GB1350稻谷的要求。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严格执行NY/T39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NY/T419绿色食品大米、NY/T39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NY/T394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NY/T685绿色食品包装通用准则、NY/T896绿色食品产品抽样准则、NY/T1056绿色食品储藏运输准则、NY/T1055绿色食品产品检验规则、GB/T17891优质稻谷、GB4401.1粮食种子、GB/T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27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粮食、GB2763粮食中农药最大残留量等标准。